一箭双雕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一支箭射中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而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北史 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例子因为凤珠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双雕的手段。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基础信息
拼音yī jiàn shuāng diāo
注音一 ㄐ一ㄢˋ ㄕㄨㄤ ㄉ一ㄠ
繁体一箭雙鵰
正音“双”,不能读作“suāng”。
感情一箭双雕是中性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辨形“雕”,不能写作“凋”、“碉”。
辨析一箭双雕和“一举两得”;都有“做一件事得到两种收获”的意思。但一箭双雕是比喻性的;多出于鄙夷或戏谑的口吻;指达到两个目的或一下子打中两者;一般不用于庄重的场合;“一举两得”是直陈性的;多指得到两种好处;可用于多种场合。
歇后语一块石头打两只斑鸠
谜语最厉害的箭法
近义词事半功倍、一举两得、一石二鸟
反义词事倍功半
英语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俄语одним выстрелом убить двух зáйцев
日语一石二鳥(いっせきにちょう),一挙両得(いっきょりょうとく
德语zwei Geier mit einem Pfeil abschieβen--zwei Fliegen mit einer Klappe schlagen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物美价廉(意思解释)
- 光前耀后(意思解释)
- 褒善贬恶(意思解释)
- 长江后浪推前浪(意思解释)
- 信及豚鱼(意思解释)
- 处实效功(意思解释)
- 照葫芦画瓢(意思解释)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解释)
- 不得而知(意思解释)
- 永垂不朽(意思解释)
- 主明臣直(意思解释)
- 饱食暖衣(意思解释)
- 海水不可斗量(意思解释)
- 吴下阿蒙(意思解释)
- 龙争虎斗(意思解释)
- 风虎云龙(意思解释)
- 意兴索然(意思解释)
- 面有难色(意思解释)
- 身败名裂(意思解释)
- 人面狗心(意思解释)
- 牵肠挂肚(意思解释)
- 起死回生(意思解释)
- 充耳不闻(意思解释)
- 黄钟毁弃(意思解释)
- 雅俗共赏(意思解释)
- 阴阳怪气(意思解释)
- 穷愁潦倒(意思解释)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意思解释)
※ 一箭双雕的意思解释、一箭双雕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字典在线查询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入吾彀中 | 彀:张满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比喻牢笼,圈套。进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内。比喻就范。 |
离世遁上 |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
逢人只说三分话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夜深人静 |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
饮水思源 |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亲上成亲 |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
指天誓日 | 指着苍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 |
花言巧语 |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
鱼死网破 |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指拼个你死我活。 |
偶一为之 |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
乳臭未干 |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
弟子孩儿 |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
专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拔茅连茹 |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休戚是同 |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
比众不同 |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
胜友如云 |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
通俗易懂 |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
将夺固与 |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
黑天半夜 | 指深更半夜。 |
读书种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受益匪浅 |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
众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
壮心不已 |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
束身受命 |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
色厉内荏 |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