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逆效顺的成语故事


去逆效顺

拼音qù nì xiào shùn

基本解释逆:违背。脱离叛逆者,效法忠于国家的人。

出处唐·陆贽《招谕淮西将吏诏》:“如能去逆效顺,因事建功,明设科条,以示褒劝。”


暂未找到成语去逆效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去逆效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可多得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引鬼上门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却叫得‘引鬼上门’,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罢了。”
严刑峻法 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
七搭八扯
前瞻后顾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远,夜行不休,前瞻后顾,无所栖归,不亦太可怜乎!”
穷乡僻壤 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
心里有鬼 莫应丰《将军吟》第28章:“你这个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用心良苦 清·钱谦益《题怀麓堂诗钞》:“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诗疗之,曰:‘此引年之药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寸步不离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鬼烂神焦 唐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