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秕在前的成语故事
拼音kāng bǐ zài qián
基本解释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糠秕在前的典故
东晋时期,司马昱邀请王坦之和范启前去议事,范启年龄大而官位小,王坦之年龄小而官位大。他们两人互相谦让让对方走前头。王坦之走在范启前开玩笑说“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启反唇相讥:“淘啊汰啊,沙砾在后。”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糠秕在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经文纬武 | 唐 许敬宗《定宗庙乐议》:“虽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
物阜民安 | 《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
回心转意 | 元 高则诚《琵琶记》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转意时节,且更耐看如何?” |
春风化雨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
人面兽心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
外圆内方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
晓以大义 |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
照葫芦画瓢 |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
动荡不定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