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

不假


拼音bù jiǎ
注音ㄅㄨˋ ㄐ一ㄚˇ

不假

词语解释

不假[ bù jiǎ ]

⒈  不借用。不需要;不凭借。确实;真的。

引证解释

⒈  不借用。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仲尼 不假盖於 子夏,护其短也。”
隋 王通 《中说·王道》:“子之家六经毕备,朝服祭器不假。”
阮逸 注:“不假借。”

⒉  不需要;不凭藉。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十八:“是以王鮪登俎,不假吞波之鱼;兰膏停室,不思衔烛之龙。”
宋 司马光 《伏蒙留守相公赐示陪太师》诗:“相国火城光满路,夜归不假玉蟾圆。”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崖盐》:“其巖穴自生盐,色如红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炼。”
鲁迅 《华盖集·补白一》:“但不以实力为根本的民气,结果也只能以固有而不假外求的天灵盖自豪,也就是以自暴自弃当作得胜。”

⒊  确实;真的。

国语辞典

不假[ bù jiǎ ]

⒈  不须借助。

《文选·曹丕·典论论文》:「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⒉  不需要。

《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分字解释


※ "不假"的意思解释、不假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字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小张不假思索的说:"这件事已经谈了很多次了,如果没什么意见就这么办吧!"。

2.有人信誓旦旦的说了,就有人不假思索地点头。

3.二是建立大治无为的社会,其时,法律制度转化为社会成员不假思索的行为习惯。

4.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从不假手旁人。

5.思辩的推理哲学家们付出了那么多痛苦,却常常由俗人自然而然不假思索地形成。

6.我并不假装理解宇宙——它比我大多了。

7.当同学们问到我的时候,我不假思索地说:我想当主持人!

8.孩子是有天然的选择标准,这个标准是不假思索的。

9.在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小林浩不假思索得说:我是班长。

10.诚然,偏见里是有无辜的成分,但是在那时我对第三等级的思考的态度是毫不宽容的蔑视和不假思索的嘲笑。